在最近起起伏伏、巨幅震荡的股市背后,有一条事关全国产业布局的新闻,在9月底被大家忽略了。
近日,结合时政,该新闻被广泛传播。事实上,这是中国产业布局方面,中西部迎来的大机会。
9月25日,一则重磅的消息发布:
“中共中央、国务院:引导资金、技术、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、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。加大对革命老区、边境地区、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,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。”
对于此,可以提炼出关键词,资金技术产业转移、中西部、中国腹地。
那么,大众关注的是:
中西部包含哪些城市?
西安在此战略调整中承担什么角色?
西安有哪些优势?
一、产业大迁移
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,提升区域协调发展就业承载力。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、区域重大战略,加快形成一批服务融通、政策贯通、渠道畅通的就业集聚区和增长极。引导资金、技术、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、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,加大对革命老区、边境地区、资源枯竭地区等政策倾斜,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。
可以说,中西部地区迎来了一次新的大机遇。
二、中西部、腹地都有哪些城市
图源:网络
单纯的看中部、西部和东部的话,中西部包含很多城市,而且,此次产业转移也并未明确具体哪些城市。
这对于中西部城市来说,也是一场优势比拼的角逐。
不过,提到城市潜力,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位于中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。
“国家中心城市”仅有9个,分别是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重庆、成都、武汉、郑州、西安。
比如西安,定位:陕西省省会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,国家重要的科研、教育和工业基地。
西安、成都等中西部五大金刚“挑大梁”
中西部五大中心城市:西安、成都、重庆、武汉、郑州,在这一轮产业调整中担任的是挑大梁的角色。
当然,对中西部其他省会城市而言,也是难得的机会。
西安:积极承接产业转型
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“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,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”。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决定》将“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”作为“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”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是构建优势互补、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的具体安排。
而在承接产业转型方面,西安在会议中多次提到。
4月召开的省政府第十四次常务会议上强调,要深入推进纵向联动和横向协作,抢抓战略机遇,加强与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接,深化与东中部、东北地区务实合作,有序承接产业转移。
并且,西安在产业发展方面,也有规划文件。
在7月15日,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事实方案。
坚持全市统筹、梯度培育、协同发展、差异竞争,加快形成3大综合型未来产业聚集区、2大特色型未来产业集聚区和N个标杆型未来场景示范区,构建西安“3+2+N”的未来产业空间格局。
“3”即三大综合型未来产业引领区。依托高新区、经开区、西咸新区,加快光子、量子、氢能、新型储能、无人驾驶、人形机器人、低空利用、创新药等领域产业发展,优化未来产业空间和时序布局,促进高端资源集聚,加快重点项目落地,大力开展面向未来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活动,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,完善产业集群生态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。
“2”即两大特色型未来产业集聚区。依托航天基地、阎良区(航空基地、富阎产业合作园区),加快航空装备、卫星应用、商业航天、低空利用等产业领域发展,发挥航空航天深厚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,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统筹推进战略科技力量、重大科技工程和未来关键技术率先突破,加强产业协作互补,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航天特色型未来产业集聚区。
“N”即若干标杆型未来场景示范区。依托浐灞国际港、曲江新区等区县(开发区),瞄准全市未来产业领域场景需求,围绕智能制造、人工智能、低空经济、智慧城市、智慧文旅、智慧物流等领域,打造未来产业应用场景,持续推动场景迭代,为前沿技术、颠覆性技术转化应用提供“试验场”,加快构建“技术驱动+场景拉动”的未来场景示范区,打造全国未来产业应用场景新标杆。
西安的高新区、经开区,在全国都名列前茅。
8月14日,赛迪顾问发布《2024年中国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》,2024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中,西安排第十,排在前面的是北上广深、苏州、成都、武汉。西安经开排第29,排名也不错。
也就是说,西安有产业承接的氛围以及能力。
除了产业基础之外,西安的优势很多。
一带一路的起点,并且西安有很多优质的大学,有着承接产业所需要的人才。
政策的机遇,叠加自身的实力。
西安等中西部城市在这一轮产业转型中迎来崛起的机会。
楼盘点评
写评论